首页 > 心得体会

工业设计读书笔记

时间:2024-11-04 16:36:51
工业设计读书笔记(全文共12794字)

第一篇:工业工程相关的读书笔记

文章标题:工业工程相关的读书笔记

工业工程相关的读书笔记

 一、工业工程的基本观念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新兴的工程科学。早在1881年左右,泰勒(frederickw.taylor)就已具有工业工程的观念,但实际上工业工程这门学问却在

1920年代才开始,到二次大战后才略具雏型。在国外,泰勒首先提倡「时学研究」,而纪尔布雷斯夫妇(f.b&gilbreths)则为「工学研究」的创始人。(编注:有关时学工学的起源,可看另页「工业工程的两个小故事」一文。)直到1930年代他们的研究才受到大众的重视,而正式成为工时学(motionandtimestudy),如今工时学可说是工业工程的领域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传统工业工程的基本观念。

当初,工时学的定义是指对于完成一项工作的操作方法、材料、工具与设备,及其所需的时间,加以研究。而其目的在1.寻求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2.进一步确认并规定因此所选定的工作方法、材料标准、工具规格及设备要求的理想标准;3.研究并制定工人完工所需的标准时间;4.训练并切实实行新方法。

二、工业工程的定义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是:「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及设备等,从事整个系统之设计改进及运用的一门科学。它利用数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及技巧,并利用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来规划、预测,并评估由此及其有关系统中所获得的效果。」

从上述的定义,读者或许可获知一个大概。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达到目的。譬如工业工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分析(operationsequence),由于人类的任何一种动作都有连贯性,因此把各动作经仔细分析,分成一个个微细单元,删掉不必要的动作,合并可连接的动作,以达到工作简化、动作经济、省时省工之目的。

三、工程学与管理科学的桥梁

换句话说,工业工程就是衔接工程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科学。有人称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管理。

实际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工业工程是用工程师的手法去解决与工程和管理有关的问题。在工厂里,一个纯粹研究制造的人和一个精于管理的人常无法沟通,此时就有赖工业工程师作桥梁了。

四、与其它工程学有何不同?

那么,工业工程学与机械、电机、化学、土木等工程学有何不同呢?传统的工程学,以「设计更经济的系统」为目的。如:机械工程设计高效率之「经济的机器系统」,电机工程设计「经济的电路系统」,它们设计的对象仅以机器、设备为着眼点。而工业工程除了考虑机器设备之设计外,还包含了人的因素(humanfactor),而以结合「人、材料、设备等之综合系统」为对象。

五、与其它管理科学的区别何在?

读者或许又要问道: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business-management),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management)同样都与管理有关,彼此之间又有何不同呢?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之区别,乃在于工业工程是透过工程途径(engineeringapproach),应用科学上及工程上之方法与技术,考虑人员、机器、设备、制程、方法、时间等因素来解决管理上遭遇的问题,而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便无法采取工程途径去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六、工业工程师扮演的角色

既然工业工程科系培养的学生具备上述的知识,那么一个工业工程师在工厂中扮演个什么角色呢?要了解这一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工厂中所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

(1)工厂中,每位专业工程师专司其职,谁来沟通不同的专业工程师呢?

(2)工厂里,老板关心一件事(赚钱与产量),员工关心另件事(薪水与劳力的付出),那么谁来作老板和员工的桥梁?

(3)工厂里,人人关心赶货及品质,是否有人关心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又更好?如果有,那么这种改善的工作谁来做?

(4)人人关心机器、物料、……,谁来关心最重要的「人」?如何使这些人做得更舒服、做得更多、赚得更多,而且受到尊重?

(5)大家关心产量,谁关心总成本?

(6)各个小单位往往都有本位主义,由谁来考虑整个工厂的最适点(optimization)?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适当人选就是工业工程师。

更详细地说,工业工

第二篇: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笔记

能源危机的挑战与机遇

————读《第三次工业革命》有感

生活在书籍文化的快餐时代,作为一个忙忙碌碌的上班人,能让我动心的经济书籍着实不是很多,拿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翻了寥寥数页,就被杰里米·里夫金所描绘的场景深深的打动,这其中有为能源危机的深深担忧,也有为其描绘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宏伟蓝图神奇魅力而倾倒。

什么叫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学人对工业革命的划分跟我们过去所熟知的划分并不完全一样他们划分是这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的纺织机械化为标志,我们过去往往说是蒸汽机为标志,而最后真正工业化是以纺织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他们认为以福特汽车工厂在20世纪初大规模的流水线为标志的。 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改变了社会,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形态。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有人将它说成信息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能源、传输能源,乃至使用能源的方式,也有人将第三次工业革命描绘成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获得深刻的商业洞察,从而帮助人类进行更加明智有效的决策,甚至提出了进一步智能化制造的概念。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我们正处在康乾盛世的后期, 当时中国很牛,gdp占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方式,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840年我们才感觉到被甩出这次革命的痛苦。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1913年,当福特在进行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的时候,我们刚好在辛亥革命,大家都在闹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 我们又没有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本书中提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能源与互联网的联合应用为基础、以智能化制造为构想、以扁平分散合作式为生产方式,那么这样的革命对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就可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过去为追逐低劳动成本,很多制造业要搬到发展中国家来。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制

造业中心、世界工厂,就是因为有廉价熟练的劳动力。但是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廉价熟练的劳动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是现在变了。 过去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有可能内包回到 ……此处隐藏8372个字……场、公元、

水路均可共存于这一体系中。大致上,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1, 边缘:既开放空间的边界。他出现在水面和土地交接或建筑物开发与开敞空间

的接壤出。这场是设计最敏感的部分,必须审慎处理。

2, 连接:是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它可以是广场和其他组合开放空间体

系要素的焦点,也可以是连接绿地和使用开放空间的道路和街道,在城市尺度

上,河道和主干道也可以成为主要的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

3, 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他提供自然景观要素与人造

环境之间的一种均衡,也是对高密度开发设计的一种变化和对比。

4, 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在城市中他可能是广场、

纪念碑或重要建筑物前的开放空间。

5, 连续性:这是体系的基本特征。自然河道、一组公元道路、相连接的广场空间

序列乃至室内外步道系统都可以形成连续性。

步行街(区)

步行街的功能作用

步行街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他从属于城市的人行步道系统,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行是市民最普遍的行为活动方式。人们的步行系统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步行系统包括步行商业街、林荫道、空中的和地下的步行街(道),其中步行商业街是步行系统中最典型的内容。很好的组织步行系统,能减少市中心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环境,使市民有安全感,促进零售商业的发展。步行街不仅是美化规划的一部分,而且是支持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构成。确立以人为核心的观念是现代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基础。同时,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低端,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

概括起来,步行街有以下优点:

1, 社会效益:他提供了步行、休憩、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

有利于培养居民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2, 经济效益:租金城市社区经济的繁荣。

3, 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减少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丰富与人情味。 4, 交通方面:步行街可减少车辆,并减轻汽车对人活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步行街的分类组成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又可分为四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从人的角度看,步行问题有三组:功能和需要、心理学意义的舒适和物质(体力)的舒适。此外,设计中还要考虑步行街所在地段、全城的交通量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还特别需要考虑自行车问题)、路面宽窄及步行道的合理长度等因素。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其构成包括:铺地、标志性景观、建筑立面、橱窗、广告店招、游乐设施、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置和特殊的街头艺术表演等活动空间。

步行街的设计要点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步行街要素应有助于基本城市要素的互相作用,强有力的联系显存的物质形态和行为格局,并有效的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这里有一个平衡的重要问题,多少属步行,多少属交通工具,这是一个设计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

作为一种最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放空间,步行街(区)已经成为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之一。

第五篇:《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

一、 空间—形体分析

1. 视觉秩序分析

2. 图形—背景分析(图底关系)

? 开放空间→空间的连续性

? 城市主导空间形态为垂直方向而非水平

? (与现代建筑概念不同)外部空间:图像化的,具有与周边环境实体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

? 积极的外部空间——建筑“合理的密集”

? 空间构成了公共、半公共和私有领域共存和过渡的序列

二、 场所—文脉分析

1. 场所结构理论

? 首先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和聚落生态学的必要性

? 城市形态来源于生活本身结构

? “team 10”人与环境的公式:“人+自然+人对自然的观念”,并建立起住宅—街道—地区—城市的纵向场所层次结构,以替代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结构 ? “空中街道“的多层城市,史密森夫妇—golden lane

? 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的,周期变化不明显的,能起统一作用的点。依靠这些点人们才能对短暂的东西进行评判并使之统一,反映循环变化。

地域标志和象征的建筑或空间

“可改变美学“

? “簇集城市“(cluster city,史密森夫妇):理想形态分为主干和枝丫两部分,各枝丫必须经由簇集才有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贡献:

? 挑战“美导致善“的传统观念

? 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

? 强调“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连续

“为社会服务“,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解决

时空梯度问题

? 案例:

英国纽卡斯尔郊区的贝克居住区设计

意大利“类似型城市“方案

西柏林文化广场设计

2. 城市活力分析(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城市病“)

? 雅各布—城市最基本的原则“城市对错综交织使用多样化的需要,而这些使用之间始终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相互支持,以一种相当稳固的方式相互补充

? 除交通功能外,街道还有三项基本变量:安全、交往和同化孩子。

? 城市更新—恢复街道和街区“多样性“的活力,设计需要满足:

? 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

? 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 街区中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

? 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概念

3. 认知意象分析(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

? 意象,用以表述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组织,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

? 认知意象对空间有两个基本要求:可识别性(legibility)和可意象性(imaginability) ? 意象性城市:环境结构脉络清晰、个性突出,应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共同接受。

? 实际操作中,找出心里意象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关系

? 城市意象五要素:路、边、区、节点、标志

4. 文化生态分析

? 环境可以被定义为“有机体、组群抑或被研究系统由外向内施加的条件和影响“ ??

三、 生态分析方法

后面还有很多嘞你先看了这些再说

《工业设计读书笔记(全文共1279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