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无为”管理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5-01-22 07:11:20
“无为”管理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全文共4296字)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无为”管理思想

自从我矿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来,我以好学、善学、勤学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坚持以需求为向导的学习,树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促使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思维模式有了转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真正在“学”、“悟”、“用”上下功夫,求实效。通过对《道德经与无为管理》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感触。

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仅是道学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的智慧结晶。如何评价和领悟并用之于实践,历来受到各阶层管理者的重视。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无为”管理思想而取得令人赞叹的典例,更进一步表明了“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微妙之处。

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三层含义。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 “道法自然”是“无为”思想的根基。一年四季交换,万物自生自长,“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第51章)。老子认为这就是天之道的“无为”,所以人之道也应效法天之道的“无为”,遵循自然的规律,让百姓自作自息; 二是遵循客观规律去为,因为老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无所作为,就连五千言最后一句话都还在强调要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三是老子根据自已的政治主张而设计的治国方法,“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11章)。就是说有形的作为之所以带来利益,是因为无形的作为发挥了作用。对管理主体提出了要求,管理主体要“无为容人、谦退、守柔,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意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容着广泛而又深刻的管理内涵,并非是玄之又玄的空泛理论,而是中华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老子的"无为"思想向我们提供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无为”通过“有为”来体现,实现“无不为”即“为一无为一无不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在今天,我们也不得不为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揭示出了管理的奥妙而折服。纵观《道德经》五千言,我认为“无为”思想的管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立了管理的原则。“无为”管理思想要求管理主体的“无为”就是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事物本性的事。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25章)。遵循道的原则,效法天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达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 提出了管理的方式。老子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57章)。这种“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就是要领导者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运筹于心而不强作妄为,去为道德规范和行为认同,使人们能自觉地去实现管理目标。

(3) 强调了管理主体的修身。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道德经》 第2章)。他很看重领导者的修身在治国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领导者,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不主观行事,不以私据有,胸怀大志自谦而不居功。并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称为“三宝”,作为修身原则,领导者要坚持做到慈爱不偏心,待人一视同仁;做到节俭,有不尽用;做到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无形作为才能治家、治乡、治邦、治天下。

(4) 讲求管理的艺术“无为”思想在管理上讲“不争”和“守柔”之智,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66章)。这里的“不争”是无形的去争,把“不争”作为“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达到最大的“争”,实现不争善胜。对于“守柔”老子认为在自然界里,新生之物都是柔弱的,但总是充满生机和最具有活力的,这是“生”的自然法则。“无为”就要“守柔”,去效法自然。所以他说: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43章)。讲柔弱胜刚强,似水无坚不摧, 在管理上,将自已处于柔弱的位置,充分发掘潜力,扬长避短,后发制人,便能攻无不克,无往而无不胜。“不争”和“守柔”体现出“无为”思想的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

运用“无为”思想“修身”提高领导者的道德品质

“无为”管理思想在管理上首先强调领导者的“修身” 使其具备人格力量。老子对领导者的美德是这样勾勒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道德经》第8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善原则,老子在《道德经》中各有分解。其宗旨就是作为领导者要有水的品质:滋润万物而不争名争利,处在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这样更接近“道”,也就是更容易掌握到客观规律。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坚持善德、奉献仁爱之心,说话讲信用,办事求公道,发挥自已的长处,顺应自然,选择和把握时机不妄为。这就是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思想品德。

当前,我们要着力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研究解决培养和造就一批社会主义德才兼备的企业领导者的问题。领导者道德品质的优劣对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领导者的“修身”,以提高道德品质。在这个方面,老子给我们开辟了一条“修身” 之道。领导者如何“修身”,归纳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内容,大致有四个要旨:

(1) 在少私寡欲上,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7章)。领导者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众人之后,才能成为众人前头的领导。将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便能获得众人的拥戴。在欲望上要节制,不能过分贪求。当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四忌四求”;一忌“私心”,务求正确对待群众;二忌 “贪心”,务求正确对待利益;三忌“野心”,务求正确对待权力;四忌“色心”,务求正确对待生活。可以说“无为”管理思想对领导者的“修身”要求与现实是吻合的。老子说得好:“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2章)。即一个领导者应身教重于言教, 正人先正已,不居功不钻营私利。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德养万物,是无私的。人依“道”而行,也应无私。 老子所说的无私并不是要人们完全没有私,而要先人后已、先公后私。这也反映出老子的人生观。一个领导者能做到少私寡欲,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起好表率作用。

(2) 在自谦自省上,在老子看来自谦的表现是:不自大,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因为自大反而不能成其大;自我显扬的反而不能彰明;自以为是反而不能昭彰;自我夸耀的反而不能见其功;自高自傲的反而不能成为众人之长。足见自谦之益了。领导者要善于自省,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33 章)。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认识人使用人,但充分认识自已才是真正的明智。如果不经常自省,连自已都不能够认识又如何能认识他人,发挥他人的长处呢?老子又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道德 经》第71章)。领导者要在自省中找出自已的不足而加强 “修身”,不自省不知道自身的不足就会带来弊端。

(3) 在功名荣辱上,老子提出:“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道德经》第2章)。不居功不自骄是领导者“德”的体现,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有为”, 则是领导者无形作为的大忌。不求一已之功名,正显示出领导者人格的崇高,因而胜过功名,名垂青史,“死而不亡者寿,”在职工心目中树立高大的丰碑。在荣辱面前, 老子的看法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道德经》 第13章)。他提倡看淡个人荣辱,崇尚事业,一个领导者投身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其荣辱已在身之外了。如果看重个人的荣辱,则如大病患身,惶握不可终日就难以管理好企业。

(4) 在思想品质上老子提出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他称之为"三宝",也是领导者品质的三要素:一是领导者要慈爱对待下属;二要节俭,没有节俭的精神就管不好企业;三是在自身的利益上不要走在从人的前面。老子在此将"不敢为天下先”与慈、俭相连称为“三宝” ,主要是从领导者思想品质意义上来说的,更多是指在自身的利益上不敢为天下先。   

结合现实来感悟老子倡导的“无为”思想的“修身”之道,更能认识到他提出的无私、无欲、知足、外其身、后其身,三宝等“修身”原则的特殊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在培养和教育企业领导者的时候,除了坚持政治原则外,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塑造良好的品质,廉洁白律上就会产生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使其自觉地按正确的政治和道德准则去行动,自觉地培养浩然正气, 抵御歪风邪气,真正做到廉洁奉公。而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其原则就是让领导者做到“无为”,人们就会心干情原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值得我们当今借鉴。“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是以领导者自身的品质高尚为基础的,强调领导者自身素质的影响作用,“无为而治”就是把领导者卓越的无形作为体现在有形作为上,达到管理上的“无不为”而实现管理目标。将“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用到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去,就会产生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职能综合运作,发挥出更好的管理效果。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管理中最难协调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老子的“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道德经》第57章)。后来发展到以道、儒、法诸家形成的观点:“君无为而臣有为”。要将这种领导管理方式用于实践,首先要从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无为”和“有为”,才能做到“君无为而臣有为”。“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关键在于君无为,臣才能有为。纵观处在困境中的企业,往往是在领导方式出了问题,领导者追求“有为”失去“无为”, 下面就无所为,甚至人才外流。“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与西方现代的各类领导方式相比较,“无为而治”更具有超越胜和包容胜并融入了独特的管理艺术,是推进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导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 “无为”管理思想广泛又深刻地接触到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崇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能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并能用于军事、人生、人际交往、养生等诸方面。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必须具有一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基础,就要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重在继承和弘扬。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又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中国的具体实际包含中国的文化传统。我认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老子的"无为"管理思想仍有其特殊的价值,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因此,将老子的"无为" 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完成中华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转换,是促进我国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当前的情况,要正确的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的实践,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理解和评价老子的"无为"思想。 虽经历史的发展,但不可能包容现代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 我们要重视发掘研究,扩展创新。还要从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角度去分析研讨,形成立体认识,才能对老子的 "无为"思想理解得更完善。"无为"思想既可以用于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参与竞争、自我修养、人生处事等多方面,但在运用中务必着力于基本原理,领悟其方法而灵活掌握,切忌死搬硬套。我们应该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对 "无为"思想的道德观念的管理内容进行扩展创新,并赋予新的内涵,剔除其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基础上所形成的消极因素,使"无为"思想中在传统道德和管理上具有 价值和生命力的内容,在新时期得以继承和弘扬。

(2)积极倡导"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合理因素,研究"无为"管理思想的专家学者应从书本上走下来,与企业挂钩,使理论研究的成果能尽快地运用到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还应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和倡导老子的"无为"管理思想。如开展"无为"管理思想系列讲座、研讨会等并通过新闻媒介较为广泛地介绍"无为"管理思想的要旨,使各个企业的领导者能够认识"无为"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将"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去。

(3)重视收集、分析和总结"无为"思想在现实中的运用效果,推荐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以利推广。应认真学习"无为"思想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方面的系列知识丛书,像张绪通博士所著的《道学的管理要旨》、《大道》等,实用性很强,在管理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教益匪浅。切实地使"无为"管理思想为现代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我国企业管理的全面提高。老子的"无为"思想所具有的一般性、永久性的管理因素正是现代企业管理所要利用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无为"管理思想的合理因素,必将在现在和未来的企业管理中显示出永恒的魅力,迸发出璀灿夺目的火花。

《“无为”管理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全文共429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