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塘州乡塘州小学 潘凤国
教育工作是塑造完善个性的工作。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健康善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教育的深化与变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和人格魅力、健康的心里,才能适应今天教育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和信息不发达,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农村教师是搞好农村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因此,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至关重要,而心理健康发展是整体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下面是分析一下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原因:
一、工作量大
在农村小学师资问题上,农村教师配备严重欠缺,再者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从工作量上看,城市学校教师教单科,大多课时在十二节左右,而农村学校都在二十节以上,甚至包班现象且要教几门课,具备“全能”功。尽管用较长的时间努力,却少有成就感,老师的付出与获得之间不均衡,工作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付出的如图未能得到所期待的效果,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对能否胜作工作产生怀疑,工作头绪多,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却不知怎么改进,身体不适,难以适应紧张而快节奏的工作等等,都会形成老师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环境。
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能力、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还有,在我国,多数农村小学生活环境特别差,有些农村地区本来就是高寒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就是教师用点小菜都得步行一两个小时到镇上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学生,为了自己职业,备课、批改再加上生活等堆堆烦杂只有埋头支撑。教育的成败关
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兴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每个家庭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很高,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方法,只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的身上。但是,各方对教师的评价标准都不太一致,如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教师给学生减负,而大部分家长却要求加负。再者农村家长没有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有些家长竟然不知自己子女读几年级,何谈家庭教育。农村经济缺陷在外地务工较多,留守儿童普遍,把教育子女完全由教师承担。这样让教师产生巨大的压力。
三、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师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比而言,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就单与城区及发达地区的教师收入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性格孤僻,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一些中年教师由于经济收入限制,没钱买房子,没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男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连找对象都很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四、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心理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社会竞争是日趋激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始终处于竞争中,无数的新问题、新情况像潮水般涌现在人们面前,使人目不暇接,也迫使人们作出新的思索,去重新进行新的价值选择,迫使人们去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不少人在心理上常常感到一种重负,一种压抑,渴望着能够尽恰值地加以自我调节,以适应如此眼花缭乱、变化万千的社会变革,在这种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有的人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对有些问题迷惘困惑,从而产生心理失衡、心理失调与不适应现象。
五、对本职工作的情感
有些教师过于偏重个前途、待遇,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欠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乏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为此而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与学生接触中缺乏积极体验;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较差,自信心不足,不成开
成坚定的老师信念;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想着,把正自己的人生就是在送往迎来中单调的重复渡过。
六、人际关系问题
表现为与周围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经常出现唯我独尊,自我中心、主观、偏狭、多疑、懦弱等不良性格。主要表现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此外,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和更所期综合症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都会对教师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从面间接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很多,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个人、组织、社会等各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形成有效对策。而农村小学教师要调整好自己心里,坚定以身立教的信念。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必须坚定以身立教的信念。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而对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守住校园一方净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深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教育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领域,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教书育人,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在目前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距离这一要求仍有差距,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
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由于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的身心处于各种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时刻威胁着身体的健康,加之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有1/5的教师是在病态下走上讲台,走进课堂的。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 ……此处隐藏5539个字……缺乏应有的关注。在这里,我们显然忽视了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和心理健康的 “保健医生”,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培养不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的。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前提。
观念之二:人们通常认为,只有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青少年才会产生心理问题,各
方面发展较成熟的成年人不会有心理问题,教师更不会有,也不应该有。这显然也是一种误解。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就像生理疾病一样,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任何人身上。其次,对教师的角色并不意味着角色的实际行为,不应该有不等于不会有,所以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
观念之三: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与其他各项职业素质相比,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主观性和非操作性。由于缺乏测验的客观标准,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主观地认为完全健康,因此心理素质无形中成为他们的 “身外之物”,无法从 “我”做起;其次,由于人们对于 “心理问题等于神经病”的误解以及对 “心理问题”的神秘诠释,人们包括教师往往不愿展露自己的心理世界,用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看待生理疾病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心理世界的隐患。
观念之四:大部分小学教师对教师思想的关心,往往局限于政治学习、思想教育等形式,但思想政治工作不等于心理健康的教育。
2. 建立健全对教师的心理辅导,促进各种措施的实施
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查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
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成为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鼓励教师学会自我保健,学校优化教师管理,社会提高教师地位
自我要乐观、客观、自信、自强,客观分析自己的工作环境,采取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学校、家庭中的问题,让自己活得轻松些,多锻炼身体,这样可以分散注意,使自己从紧张中放松下来,因此有利于身体健康,多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参加学习活动,增强自信心,互相鼓励、支持,有意识地参与一些心理训练,使自己变得勇敢、坚强。
学校要优化教师管理学校管理者应注重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去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增强教师工作满意感,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为教师创造多种机会,使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形成和谐、友好、
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
社会要提高教师地位,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改革,包括请教师提供建议、参与策划等。要求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应使他们多劳多得,付出与获得成正比,并可利用新闻媒介,对教师多做正面报道,树立教师美好形象,取得社会支持,减轻教师压力。从而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
总之,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来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使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落到实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面向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小学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坚实的文化基础,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全社会只有下大力促进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一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
[2]刘毓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述评[j].
[3]程晨.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困惑及对策[j].
[4]张道祥.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5]申继亮 辛涛著.教师素质论纲[m].
[6]陈斋著.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
[7]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m].
[8]王以仁 陈爱玲 林本乔著.教师心理卫生[m].
第五篇:我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我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注青少年及儿童的心理健康,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人生成长初期的青少年及儿童,在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里,这一代孩子面临着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多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身心问题,社会对他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任务首先落到了中小学教师身上。作为中小学生眼中的权威和模仿榜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则显得至关重要。
1.过大的工作压力以及职业倦怠带来的认知障碍
2.多重角色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惑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者;同时,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师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要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这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表现出烦躁、沮丧、敏感、过于苛刻、追求完美等职业疾病。
3.过于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5.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
猜你喜欢: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总结
中心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
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