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它以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和优势,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新型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全面建设学习型学校,有着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眉县现有人口30万,总面积852平方公里。全县中小学81所,在校学生48654人,教师3408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4所,全县中小学装备计算机5200台,多媒体教室200个,网站35个,资源库容量8t,中学及中心小学实现 10m光纤接入互联网,其余学校均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
近年来,我县以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为总体目标,按照教体局“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内涵、提炼教育文化、提振教育精神”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生态创生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按照“研修、研训、研习齐创新,学校、教师、学生同成长”的教研理念,积极实施“教育专网建设”和“远程教育”两个工程,坚持网络教研,努力实现“立足教学实际、立足一线教师,立足教研实效”的网络教研目标,探索出了“人人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网络教研新策略,开发出了“专业网站、学科主页、区域教研网”三大网络教研群落,形成了“学科学习网站、网上论坛、qq学科群、电子邮件、教育博客圈”五种网络教研方式,全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应用,拓宽和拓展了教育科研的空间和手段,促进了教育内涵的提升和发展。
一、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引领,创新县域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教研新机制
1、进一步强化网络教研意识,探索建构“资源化网络运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是我县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不断发展,我县区域之间、校域之间、学段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重组、挖掘、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县提升教育内涵、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准和品位的迫切问题,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必须直面的热点、难点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按照:打破一个堡垒(教育资源界别性堡垒)、突出一个重心(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网络化重心)、实现两个转变(区域教学管理质量观和整体教学质量管理观)、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资源应用水平的提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区域整体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的基本思路,确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网络教研管理工作策略,实施了“以眉县教育网站为平台、以学校网站为辐射、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交流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网络教研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化网络运用”的现代化教研格局,实现了常规管理网络化、教研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科学化,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自2014年起,逐年开展了“‘三分管理’模式校长论坛”、“需求管理与人本管理专题讲座”、“学校科学质量管理热线讨论”等网络教研活动。2014年3月,我县教研室应邀参加了陕西省基础教育工作年会,并做了题为《依托网络技术,创新教研机制》的专题发言,我县的经验和做法向全省交流推介。
2、以眉县教育信息网站为平台,以区域教研网络群为支撑,拓展“三区四级一网络”区域化管理教研空间。
“三区四级一网络”是我县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网络资源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协作模式。“三区”是指全县按高中招生范围划分为三大区域,“四级”是高中—初中—中心小学—村小,以高中带动初中,以初中带动乡镇中心校,以乡镇中心校辐射所有村小,“一网络”是以眉县信息中心为平台辐射的管理网络。为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在“三区四级一网络”联片协作管理机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制度建设,我们利用眉县教育信息门户网站,定期推介全国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报学校、乡镇教委教育教学管理动态,积极引导基层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大讨论;三所高中龙头校依托校园网站,和片区内的初中和小学开展了“生源所在地学校教学问题会诊”“网上主题式教研”“学科会诊指导”等远程研训活动;城关二中、金渠中学、槐芽初中三所平台校,通过“网上送教下乡”“学科网上帮扶”等积极发挥驱动作用;中心小学通过“网上示范课”“网上协作研讨”“网络专题讨论”发挥辐射作用。同时,我们还坚持常规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活动相结合,以问题驱动带动“教、研、修”一体化,逐步形成区域管理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植、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研训目的,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良性发展、高效发展。
3、依托县、校两级教育网站,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瓶颈”和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三级五维”和 “1234展”评价机制是我县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改革的新举措。教师“三级五维”评价中的“三级”是指评价三个层次,“五维”是指评价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1234展”评价中的“1”是指学生发展为中心,“2”是优秀性学习组织和学科特优生两种评选,“3”是指三种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模式。“4”是四种基本评价方法,“展”是指展示性评价。为了深化“三级五维”评价改革,我们充分利用县级和校级教育网站,重点对“教师鉴定性评价、校级诊断性评价、县级展示性评价”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通过“网络会诊”“专家指导”等栏目形式及时纠正和引导,凸现评价的透明性、客观性、公正性;在学生“1234展”评价机制运行中,通过县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开展“学科标兵、实践能手、艺体之星”两级评选,中小学学生“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参与校园生活、发展张扬特长、激发学习潜能。
4、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拓宽校本课程建设渠道和领域。
创造性的开发校本课程,是我县三级课程建设的基本做法。我们按照“资源论证——项目确定——任务分解——资料收集——网络交流——专家审定——形成成果”的思路,通过定期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多元化、开放性、立体式建设开发,促使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拓宽拓展了校本课程建设的视野和领域。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发出了《太白山风光》《猕猴桃栽培实用技术》《青铜器鉴赏》《张载与关学》《扶眉战役英雄事迹》《名将白起》《共和国上将—李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二、以资源应用和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积极推广“三四四”教学模式,全面改革课堂教学
1、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 ……此处隐藏9304个字……以及施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呼伦贝尔品牌做大、做强。
(一)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集团初期以肉类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当地肉牛养殖户和合作社,转变生产方式,做强龙头企业,做大肉牛产业发展规模。在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和管理体制,与养牛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同农民结成肉牛产业化联合体。为养殖户提供浓缩饲料和小额贷款担保,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实践“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户+订单”的发展模式,企业通过订单建立肉牛供应基地,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卫生防疫、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签订收购合同、统一价格标准”的五统一方式,与养殖户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保证加工原料供给,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采用保底价收购方式,与集团签订肉牛产销订单合同的养殖户,集团采取场内收购和上门收购两种收购方式,胴体率达到54%的成年育肥牛,收购价格为26.2元/公斤。同时,集团还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交售肉牛数满30头,每头奖励70元;交售肉牛满50头,每头奖励80元;交售肉牛满80头,每头奖励90元;交售肉牛满100头,每头奖励100元。大力推动地方农牧民养殖肉牛,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牛源,为地方经济带来有利的发展。
(二)重文化,精益求精铸品牌
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品牌是强企之路、兴企之举。但品牌能否叫得响,不仅要看其外观形象,还要看其内在品质,更要看其企业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员工凝聚力的强弱以及企
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我们重点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入手,用文化来武装企业,引领企业,从而打破了传统建筑企业发展的俗套,打响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呼伦贝尔肉业品牌”。
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集团厂区按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统一布局,着力打造花园式厂地,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以此提升品牌感染力,赢得公众肯定。
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通过“整理、整顿、素养、安全、节约、绿色、营养、健康”来逐步优化流程管理,达到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按照“把经验变成制度”的思路,研究制订了涵盖企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加工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在制度中体现企业理念。
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通过将企业文化融入一线生产车间,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工具,将生产加工经验与先进理念相结合,实现理念和技术的传承,让员工形成与企业共荣辱的大局意识,自觉自愿地融入到企业发展。四层文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层层推进,成为了保证“呼伦贝尔品牌”常青的最坚实后盾。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
集团建有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车间,采用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配备了排酸间、速冻库、检疫室、备宰室、
隔离室、急宰圈、车辆清洗间、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生产过程采用国际屠宰行业先进技术,自动化控制,自动和人工双重检验。产品全部经过低温排酸处理,并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实现由工厂到餐桌的严密质量控制。公司通过iso9000认证和iso22014认证及绿色食认证,从生产设备到生产工艺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公司内设研发机构,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包括牛羊精选部位肉、西式切片等深加工在内的258种产品。
(四)塑团队,凝心聚力快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是企业和谐兴旺之基。我们屠宰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单凭管理者的个人能力或少数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做强做大目标的,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紧密配合,才能无往而不胜。多年来,我们始终在员工中倡导“三种精神”,着力培育团队意识。
一是弘扬主人翁精神。所有干部职工想问题、干事情都能以企业为重,从大局出发,先公后私,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与公司共命运、同进退,“我的企业,我的家”成为了全体员工的普遍共识。
二是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忘回报职工、回报社会。我们坚持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从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员工缴纳五险;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建立帮困基金会,每年为困难职工捐款;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真正做到了企业改制不改私。同时,本着“构建和谐企业,爱心奉献社会”的一贯宗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慈善公益捐款,开展结对帮扶。先后先后5次参与阿荣旗党委政府组织的圆梦行动,10余名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共资助金额达到20余万元。
三是培育团结互助包容精神。领导班子成员一贯坚持顾大局、识大势、重原则、讲风格,形成了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好风气。上下级之间能加强沟通和理解,部门之间能强化联系和合作,员工之间能注重交流和关心,做到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坦诚相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有主人翁精神的团队,才使得我们肉业集团这艘航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以上四项举措的实施,推进并实现了企业经济指标的增长,综合实力的增强,市场开拓的进展,生产管理的进步,发展亮点的展示,企业名气的提升,实现了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目标及规划
企业发展目标:集团以阿荣旗为核心区,全力打造呼伦贝尔肉业品牌为突破口,以肉类产业化发展为方向,转变生产方式,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基地规模,健全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动肉牛产业实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使肉牛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富民产业。
未来发展规划:2014年投资建设15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及熟食深加工生产线,建设肉牛、肉羊产品冷链物流交易市场及自主品牌专卖店,完善配套设施,打造2万吨牛羊肉贮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减少牛羊肉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同时,建立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确保肉类食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肉。
公司本着“创新经营,永续发展”的企业理念,本着“为耕者造福,保食者安康”的经营宗旨,建成集饲料加工、肉牛育肥、食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各环节良性循环发展,把健康的、安全的、营养的真正来自草原的绿色肉食品奉献给广大消费者。到2014年,建成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育肥牛养殖示范基地、150万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生产线、2万吨冷链物流配送项目、牛羊副产品综合加工、有机肥加工项目、调味品加工;牛羊饲料加工项目;生物制药项目;依托呼伦贝尔地域性优势,全力推进呼伦贝尔肉业集团发展,把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打造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全国肉类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内蒙古“肉都”。
再次,还是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业界给予呼伦贝尔肉业集团的帮助,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