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修炼
年初时看了《无问西东》这部电影,记忆最深的是泰戈尔1924年访问清华大学时演讲的情景,他对着清华的师生说:“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泰戈尔问的是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国家、民族、深植于每个人内心里面的文化是什么? 指引我们不走错路的真心和真性是什么?这部电影,讲的是大学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一代一代人在年少时期,被点拨,被引导去叩问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而又符合国家民族需求和时代潮流的选择,他们成长后,又用自己的方式,去给予下一代人同样的精神滋养,把真正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传承下去,国家、民族的发展才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如果将这个命题放到到我们奕东,一家存续20年的企业:“我们有什么可以从企业里拿出来的?我们是否知道我们的文化,根植于企业发展历程中最永久的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发展至今并且继续发展下去?”顺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基业长青》这本书的研究结果,作者对全球十几家平均寿命近百岁的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活百年。结论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些公司的创始人,或者领导人,都不是把公司的使命定义成经营某种产品,而是把经营公司本身当作他们的使命。因为单纯一个好的创意或好的产品并不能保障公司的百年基业。
公司本身是什么?和人一样,就是生存和发展。什么是保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领导人、组织、制度、产品等都很重要,但与文化相比,这些都是可以在短期内调整和改变的。真正不会被轻易改变,并且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行为的,是企业的文化,只有文化才是一个企业赖以基业长青的最基础的、最主要的因素!
一、 企业文化是什么
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或者企业规模还比较小时,企业的创始人或一把手事必躬亲,管理幅度较宽,企业家本人的管理风格和行为习惯容易形成企业的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又往往是没有规则和制度作为支撑的。在没有统一的目标和价值体系的情况下,就会形成诸如:“圈子文化、推诿文化、抱怨文化、简单粗暴”等等这些不健康的文化表现,这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文化真正形成体系的阶段,是像我们已经过了企业生存的阶段,开始思考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形成企业的愿景、使命并以此为导向的时候,老板、公司和员工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系统时,才形成了高层次目标导向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产生价值的基础是要被认同和共享,要得到员工、客户、社会的认同、参与和共享,并渗透到产品、组织、流程、战略、制度、管理等各方面,才真正体现企业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并成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的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该如何做?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三个核心概念: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公司的每位员工秉持和遵循核心价值观,并长期努力坚持践行,以达成公司的愿景和使命,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本质。
二、 企业文化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在思考企业文化的同时,也思考我们的公司战略?文化和战略都离不开企业经营的实际。基于奕东发展20年的沉淀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提炼出我们的“使命:为客户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支持建立智慧和安全的世界!愿景:成为备受尊重的行业领跑者!”;并制定出适配的公司战略---“管理战略:文化与人才;经营战略:品质与品牌;产品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技术领先”。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管理战略的“文化与人才战略”:文化战略就是要构建形成和固化奕东的企业文化,将企业使命塑造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将企业愿景树立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让企业价值观有效指导工作,深化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和习惯 。人才战略是要建立适合企业文化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和机制,在考核、培训教育、绩效和薪酬制度、激励和晋升制度,工作氛围等方面都要以人为本,以诚信、尊重、关怀、开放的态度对待员工,员工在个体需求受到尊重和满足的基础上才会认同企业的文化。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载体是员工,是员工组成企业的血脉,赋予企业生命,不是冰冷的机器设备,不是厂房,不是制度。
2、经营战略的“品质与品牌战略”:是企业文化的内在和外在体现,品质是企业品牌打造的基础,代表为客户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的态度,代表员工工作成果交付的态度,文化的形成也会塑造我们对外的品牌形象。
3、产品战略是基本战略,只有产品方向正确,能够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才会保证企业的经营业绩,我们的经营目标、使命和远景才得以实现。
4、我们共同遵循的“诚信、尊重、担当、超越”的价值观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规范、做事方式、内外交付的品质态度等朴素的思想正是实现公司战略、使命和远景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要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体现出来,教育和培养出来的。一个企业必须依靠战略来发展,同时也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战略必须借助企业文化才有动力和方向,企业文化必须依托战略才有价值和地位。
三、企业文化修炼与落地
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如何修炼和落地才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企业文化不要“从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是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 领导团队的身体力行
我们所熟知的稻盛和夫,他信奉“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创立了阿米巴的经营模式,打造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什么阿米巴能在稻盛的手里取得成功?因为他敬天爱人的企业文化作为保障,企业经营遵循世事万物的运行规律,真正做到以友善博爱之心对待员工,企业有完善的福利保障,持续培训,关心员工的成长,让员工的职业生涯有保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非常人性化。企业这样,员工就对企业有极高的忠诚度和责任心,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给企业。这就是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生存土壤。我们是否具有这种土壤?
特别是最近听到的都是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抱怨,试想想我们从人力资源开始直至用人部门在与新员工接触时给予了对方怎样的体验和感受?是否以我们的价值体系来对待员工?公司领导团队必须身体力行,要相信和践行企业文化,并体现在行动上,从上到下都要诚信对待员工、给予尊重和关怀才能吸引人、留住人。才能去引导底下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一层层传递下去,一代代传递下去,最终形成组织的文化。
2、 培训和教化的力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都会在公司饭堂、宿舍楼梯、厂内道路上发现很多垃圾,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很多人可能会说员工的素质低,我们会想是什么原因吗?怎样才能让垃圾消失?新员工刚入职时是一张白纸,他们从公司和老员工那里接收到的什么可以做、不可以做的培训教育和行为模仿将会影响其日后的行为,我想假如在一开始新员工入职时就告诉他不允许乱扔垃圾这样简单的道理,也没有从他人身上学到这个动作,那么垃圾是不是会消失呢?
所以企业文化首先是需要学习的,如果员工不理解公司的事业时,即使把文字符号的企业文化倒背如流,也不记得就会认同我们的使命和远景。换个角度,如果你告诉他们:我们的产品无处不在,在每一台手机里,在每一台电脑里,在每一台电视里,在每一台冰箱里,在每一个耳机里,在每一台汽车上……我们的产品给予终端设备智慧和安全的性能,我们每一天都在为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生活,更丰富多彩的世界而贡献力量,所有的这些支持着建立更加智慧和安全的世界,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体验到使命感和自豪感……那这样的效果或许不一样。
我们要营造积极的氛围,强化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可以运用多种沟通和传播形式,内刊、讲座、分享会、内部导师、模范榜样的宣传教育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企业文化气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融入进每一名员工心里,并体现在行动上,才更加具有教化的功能。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经营管理和制度保障
企业文化必须要和经营管理相结合,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构建与文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文化才真正具有生长的土壤,才有生命力。反过来,只有以文化为支撑,制度的执行才能顺利。我们尊重每位员工的价值交付,以清晰公平的考核制度来衡量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并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员工的晋升和薪酬体现。我们制定KPI、品质目标等等都是围绕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战略来进行。这些制度的内涵被所有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文化。我们可以理想的认为,当每个人都能完全按照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工作时,就不需要制度了。这也正是总裁所说的,如果企业文化形成了,那么企业的制度就可以少一些的道理。
突然想起总裁2017年时提出的“强练内功,强化法治”的主题词,当时理解或许还不够深,现在豁然开朗,其实“强练内功”就是建立企业文化,“强化法治”就是制度保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经营企业大抵如此,我们在思考和确定企业的方向并经过无悔的努力和践行后,我们所信奉的文化和追求的目标会水道渠成,自然实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