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祖国各地,同时也进入了我们的校园。但是,作为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好像难于上青天,与培养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还相差甚远,那怎样才能让教师跳出龙门,让语文课堂充满充满魅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变得更加鲜活呢?再此,笔者提出一些方法,以供大家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换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教师要改变以前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课堂上教师可用上“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等语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师的言行、态度、表情、行动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意识,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2、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可以说,可以读,可以演,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为他们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这除了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外。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组,搭建学习习近平台,也就是要在对组员构成的研究上下功夫。我们可以把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几类,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情境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在教学活动中,优等生、中等生能带动差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2、教师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并且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次”的原则。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应做到: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
3、为了便于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座位,如“U”字形、“人”字形或豆腐块,组合不同的小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行探讨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的感悟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也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不作结论,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探究性的问号。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课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寻求解答。之后,再与教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有些独特见解,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有时一些见解有偏颇,也应该给予引导。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能投入到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既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挖掘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