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培训部室年工作特色总结

时间:2024-12-11 16:36:55
培训部室年工作特色总结(全文共4486字)

创新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区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加强新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队伍建设,“金字塔型”教师专业人才梯队的新格局逐步成型。

为了推进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14年我们制定完善了《龙潭区新教师培养办法》、《龙潭区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龙潭区转岗教师培养办法》、《龙潭区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等相关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实施教师队伍梯次培养,实现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化。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中青年名优教师的成长成名。截至2017年我区共有特级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8人,省级骨干教师37人,长白山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7人,市全天候15人,市十杰2人,市级骨干教师306人,区级骨干64人。形成了以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坛名师为引领,骨干教师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途径,形成培训特色,坚持内涵式发展。

1.科学整合培训运行模式,将行政机构推动与教师自主选择相结合

自2014年以来,我区陆续出台教师培训系列管理制度,形成培训工作手册,通过行政管理推动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更加关注培训者的个体、个性需求,将菜单式和订单式培训有机的整合。

(1)菜单式培训

培训需求调研(进修学校)——提供课程菜单(进修学校专兼职培训者)——自由选择课程(培训对象)——按需实施培训(进修学校)

(2)订单式培训

提交培训申请(培训对象、学校)——提供培训课程(进修学校组织专兼职培训者)

——送培到校(到片)

培训运行模式的改革,本着培训从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出发,突出培训对象的主动性,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实施研训一体培训策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2.科学调整培训组织模式,打破培训时空,丰富培训资源。

(1)理论引领与跟踪指导相结合  注重培训持续性

2014年以来我们共组织集中讲座200余次,集中培训1100学时,从省外教育教学专家到区本土名师,从教学名校长到一线骨干教师,我们根据培训前与教师的网上交流调研结果,为教师准备了色彩纷呈、口味各异的精神大餐。东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的《关注教师心理成长》,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韩杰梅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研究》,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首批专家汪正贵《追寻学校管理的教育意义》,全国优秀教师曹君的《从管理走向领导》,吉林市十佳名师邱英杰的《生活中的数学》 ,省语文骨干姚力老师的《说说语文那点事》 ,省级幼教名师刘莹的《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全国特级教师王佩莹《更新观念 关注细节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省骨干校长李淑荣的《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等专题讲座,激发教师的个人发展愿望,使教师在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把握教学过程的教学基本功上有所领悟和提升,逐渐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素养。

在新教师培训中,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或兼职教研员出任理论导师,基层骨干教师担任实践导师,新教师与理论导师、实践导师签订拜师协议,拜师后导师与新教师面对面交流,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书,确定培养方向、目标和内容。并带领新教师走入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新教师走入岗位后,实践导师和理论导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跟踪指导,每学期进行一次研修活动,2年为一个周期,培训中期进行课堂教学考评活动,培训结束时进行课堂教学新秀大赛,检验评估培训效果,调整下一轮培训目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寻求最佳路径。

“双导师制”加快了新教师的成长,我们的教学新秀在吉林地区课堂教学新秀大赛中,获最高奖——学科教学精英奖。在2016年的“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新教师上传的课例被评为部级优课。这种贴身式的指导极大限度的满足了教师迅速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用教师的话说:“这样的培训特别解渴!”

(2)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 注重培训实效性

 

2015年围绕 “国培计划”我区开展了龙潭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线下研修活动。结合我区校本教研主题“高效课堂的建构”,将线下跟进与线上学习相结合,通过网络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了“同课异构评议”活动。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段教师“选定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016年我们依托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在吉林省教师研修网平台开展了龙潭区2016年幼儿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研修学习,共7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建设和共享、开展研修员引领的网上研修活动,并与线下的集中培训相结合,逐步实现了网上研修的常态化。此举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了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共发起参加了13次研修活动,上交作业288篇,上传300余篇日志,展出13期工作简报。通过集中培训与网上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使教师培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巩固了培训效果,提升参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于工作成绩较突出,我区作为吉林地区唯一代表在吉林省2016年“提升工程”管理者高级研修班上做经验交流。

(3)集中培训与实践锻造相结合 注重培训实践性

在培训中,我们注重发挥多种环境因素的作用,把“集中、影子实践、岗位锻造”等结合起来,突出教师培训的实践倾向。

如新教师的岗前集中培训与在岗实践相结合,区级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与影子实践相结合,后备干部集中培训与教学管理随机展评活动、校际间校本教研观摩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2014年区级骨干教师培养中,我们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影子实践和岗位锻造活动。 组织64名区级骨干教师到区幼儿园、附属小学、十六中学三所基地学校跟踪名师,骨干教师听课前要对所听课程进行备课,做好听课记录和听课随想,并回原学校做跟课的汇报课,汇报课由本校教学校长评定,评定结果纳入骨干教师考核成绩。这样的培训既有理念上的洗礼,又有知识上的沉淀,也有互动交流,教学技艺的增长,可以说是“专家引领拓视野,一线观摩新思维,岗位锻造促发展”。

    (4)互联网+与培训紧密结合 注重培训时代性

2016年我们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为引领,进行了“互联网+教研与培训的探索与实践”的系列研训活动。举办了龙潭区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平台开通启动仪式,由吉林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郑世忠副主任进行了研修网平台使用培训。同时中小学教研部组织了全省直播的学科专题活动,探讨实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互联网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2016年我们在平台上开展了幼儿教师转岗培训项目及新教师教学新秀大赛,组建了23个校本研修工作坊,并进行了校本研修成果展示。2017年以来我们依托吉林省教师研修网平台,开设了全员培训项目及新教师网络研修项目,仅2017年1年,全区注册在线教师1935人,学员完成网络研修日志7095份,完成在线研修作业1434份,全区学校共发起网络研修活动39起,教师参与研修活动11968人次。   

2017-2018年我们在教育局的引领下,与沪江平台、北师大联合打造龙潭区青年教师社会公益支持计划项目,共组织145名学员进行网络研修。本项目具备独特的课程支持体系,高端的教育资源,学员参与积极,培训效果良好。我区共有56名学员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员,8名学员被评为区级优秀,2名学员有幸到北师大参加培训、学习。在小狮子计划中有30名教师初选入围,28名教师最终斩获奖项。2018年我区更是被评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示范区,十六中学、乌拉街中心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培训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最大限度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要求,非线性、碎片式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更加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和特征,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了培训者网络研修指导能力、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设计能力、生成性培训资源开发能力、教师群体协作研修指导能力等,增大本土资源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为教师培训增添活力。

美国进步主义成人教育家诺尔斯认为,成人教育必须尊重成人学习的自主性,重视成人自身经验的积累,成人的课程选择要与其人生发展阶段任务相适应。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应该以教师为本,兼顾统一性、灵活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是

(1)以教师的学科知识发展为本

(2)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为本

(3)以教师的道德素养提高为本

(4)以教师自身需求的满足为本

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先导性和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1.设定不同级别的培训目标

如1-3年以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参加新教师培训,具有4--6年教龄的中青年教师参加骨干培训,具有7年以上教龄的骨干名优教师参加名师培训。参加不同级别培训的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因此,培训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2.设置多层次课程目标

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培训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培训需求,引导教师有意识地朝着专业成熟方向持续前进,并能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课程类型多元化

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践课程;既有工具性课程,又有修养性课程。

4.课程结构模块化

一道美味佳肴,应该具备色香味俱全的特点。在教师培训这道大菜中,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就是“味”,而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就是他的“色”。在培训方式上我们通过专家引领、实践跟课、案例交流、参与式研讨、网络直播、以赛促培等多种方式将培训这道大餐呈现在教师面前,加快干部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进程。

四、未来教师培训工作设想:

     1.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分层分类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推动广大教师潜心研究教育规律,主动投身教育实践,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令人满意的教师队伍。

    2.按照“梯次培养、滚动发展”的培训思路,进一步加强名优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五年内让全区3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接受区级以上的骨干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在区、市、省乃至国家都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教育专家,逐步搭建起一个不同层级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

    3.推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组织全区教师完成五年一轮共360学时的培训任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百花齐放”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局面。

    4.建构高效的校本研修服务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以评选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为推手,鼓励中小学校幼儿园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创新校本培训方式,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专业自主发展之路。

    5.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增强教师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6.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加强培训的管理和培训项目的研发,争取十四五期间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培训项目。

 让我们紧追时代步伐,关注教师需求的变化,不断深化、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智慧和勇气,全力打造龙潭教师培训品牌,培养出一大批既有崭新思想又有扎实功底的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和教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培训部室年工作特色总结(全文共448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