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调研报告(第1篇)
按照镇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安排部署,近期我就如何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通过深入市场、村社走访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群众,并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作以简单总结。
一、基本现状
****市场监督管理所辖区内目前共有食品药品经营单位**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家,所内现有工作人员**人,**个行政村均配备了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形成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责任体系。
自市场监督管理所组建以来,我所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认真开展了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治理、第二类精神药品经营环节专项检查,督促涉药单位及时上报药械不良(事件),开展了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双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非洲猪瘟疫情专项检查等各类专项整治和检查,积极配合县局对食品和餐饮具进行抽验,督促小作坊对生产的食品进行送检,对发现的问题产品严格查处,切实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有力地震慑了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作为监管单位,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和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盼,新窑镇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源头问题未得到有效治理,食品药品从业人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农牧业生产源头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较为突出,种养殖环节农(兽)药和化肥的大量食用,导致上市销售的水果蔬菜、畜禽肉类农残、兽药超标;二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较多、规模小、分布散、水平低,普遍存在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较差、从业者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等现象;三是销售不合格食品药品的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药品进行了及时处置,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处罚,但由于农村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身份多为半农半商,文化水平较低,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边改边犯的问题难以从源头上得到根治。
(二)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不彻底、监管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由于基层监管监管的区域范围较广、监管对象分散,开展日常监管工作面宽量大、任务繁重,目前所内只配备一辆小型电动车,部分偏远地方无法到达,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监管经费和设备配备不到位,由于机构改革,伴随着工作人员和工作任务的增多,目前的监管经费难以满足开展日常监管需要,现有的快检设备仅适合日常检查疑似品种的初步遴选,无法作为执法办案的有力依据,导致行政执法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三是监管人员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对专业和技术要求较高,而基层监管单位工作人员大多半路出家,又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导致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抽检、认定等工作缺乏有效抓手,影响了整体监管工作的有力开展。
(三)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管执法的震慑作用还不够明显。一是作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既要开展日常监管,又要执法办案,作为多面手,力量无法有效整合,导致工作中精力、时间分散,无形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主体在乡镇市场监管所,和当地政府的衔接配合不够紧密,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单打一”的局面;三是由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目前乡镇农村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和群众相对法律意识淡薄,需要建立长效的宣传培训教育机制。
三、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
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监管人员,面对广阔的农村食品药品市场,想到我们的职责,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要维护好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消费安全,履行好我们的职责,不再使农村食品药品市场成为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的软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
(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而农村消费者是弱势中的弱势,他们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见识有限,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低,品牌意识差,无法辩识食品药品品质量优劣与真假,因此,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应该将消费维权的力量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作为监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辨别常见劣质食品的能力,不购买、食用不合格食品药品。
(二)经常性巡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整顿农村食品药品市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期的日常巡查计划、专项巡查计划,改变日常巡查“到边不顾面,顾面不到边”的现状,要按照各个环节,突出监管重点,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等进行整治。对制销假劣食品药品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加大食品药品质量检测,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为消费者及时提供警示信息。
(三)督促从业人员落实主体责任,倡导“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理念。监管部门要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农村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全面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要经常对监管对象开展法制、信用教育,增强农村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商品质量意识,宣扬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文明个体户”、“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对食品药品消费中带有突出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发出消费警示并公布问题食品药品名单,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氛围,构建以从业人员自律为主体的食品经营者自律体系,强化食品安全责任。
(四)进一步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健全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行散装食品标签标识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经营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过期霉变等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在农村餐饮业消费环节,加强农村红白喜事食品卫生宣传指导,提高农民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积极培育食品放心店,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提高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加强对奶制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通过对四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大打击惩罚力度,提高制售假劣毒害食品的风险成本,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对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调研报告(第2篇)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在农村,薄弱点也在农村。随着小餐饮、小食杂店、小加工、小作坊在农村市场的活跃,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中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方面,食品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完整的进销货台账,也没有养成食品进货索证索票与保质期查验习惯,不仅不利于保证农村食品质量,也不利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控制与追查。另一方面,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购买食品时重价轻质,对尚没有引起食品中毒后果的问题食品没有到消协投诉或相关部门举报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
食品质量更难保障。随着城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以及假冒伪劣食品在城里市场找不到温床。因农村消费水平更低,农民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知识缺乏,也没有养成查验品牌与保质期,辨别真伪的消费习惯,这些假劣食品转而栖息在农村市场。
经营场所卫生较差。由于农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品经营硬件设施简陋,环境卫生恶劣,食杂店生活用品与食品混放。甚至一些无证无照的小餐饮,不仅从业人员未办健康从业证,而且没有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交叉污染隐患严重。
食品监管难度较大。农村地域广阔,经营分散,很多食品经营者以家里的自建房作为经营场所或加工场地,如不是通过群众反映或举报,监管部门很难找到。特别是到农民家里提供集体性聚餐服务的农家宴,因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与固定经营时间,且消费群体众多、集中,更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与隐患。
食品监管力量薄弱。虽然各乡镇街道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管部门设立了基层监管分局,但其他食品监管部门因人员编制问题没有设立专门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的派出单位。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广,一线执法人员监管任务重,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缺乏,再加上执法人员较少,人员老化现象严重、执法装备落后等问题,要面对不法分子不断翻新、更加隐蔽的制假售假手段,监管的专业性、长效性与全覆盖性明显不足,难于形成高压态势。
加强农村食品监管的几点建议
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牌等媒介和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让合法经营、安全消费、打击假劣食品成为农民自觉自愿的行为,让农民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志愿兵”。二是加强培养农村的卫生习惯,通过宣传教育督促,让干净卫生成为农民日常经营与消费的习惯。
以推进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整合提升监管能力。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切实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充实加强农村监管力量,在待遇、编制、经费补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基层执法力量,在农村形成广覆盖、专业化的监管体系。提高外聘食品协管员的待遇,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整合现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增加检测设备、完善检测资质、提高检测水平,检测资源配置能够基本满足农村食品安全检测的需要。
以促进全员参与为依托,完善农村食品监管网络建设。一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政府食品监管网络平台。通过各部门之间有效的综合协调,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政府食品监管网络平台,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全员参与,健全完善群众监督网。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农村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同时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构筑有效的群众监督网,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覆盖性与时效性。
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诚实守信的良好消费环境。在农村食品药品经营户中开展星级食品经营户评选活动,通过对五颗星示范企业的公示与宣传,以点带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对一两颗星的失信企业或没有星的违法违规经营户的警示,充分发挥经营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
以加大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农村食品市场。一是严厉打击无照无证经营,杜绝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散装食品、餐饮、食品加工行业。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小餐馆、小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的频次,对有意或多次销售劣质、变质、过期食品的经营者从重处罚;三是要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督促农村经营户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