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全盟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28 16:36:45
关于全盟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共6567字)

关于全盟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近年来我盟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分析并查找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使全盟今后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做到人尽其才。行署办公厅牵头组织盟人事、劳动、教育、统计、经委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全盟人力资源调研课题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全盟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全盟人口情况。根据统计部门抽样调查(以下数据出处相同)测算:2008年全盟总人口102.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47万人,占总人口的54.01%(城镇化率);农村牧区人口47. 24万人,占总人口的45.99%。男性人口52.57万人,女性人口50.14万人,性别比104.85:100。

与2003年相比,人口总量增加8.74万人,增长9.3%。其中:城镇人口增加13.52万人,增长32.23%(城镇化率由2003年的44.64%增长为54.01%,提高9.39个百分点),农牧区人口减少4.78万人,减少9.19%。

                    全盟人口情况(表一)         单位:万人、% 


2003

2008

2008比2003年

备注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增减量    

增减率

人口总数

93.97


102.71


8.74

9.3


其中

城  镇

41.95

44.64      

55.47

54.01      

13.52

32.23


农牧区

52.02

55.36

47.24

45.99

-4.78

-9.19


(二)全盟人力资源情况

[注:本文的人力资源泛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统计口径为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包括从业人员、暂未从业人员,待业人员、就学人员等]

2008年,全盟人力资源总量61.11万人(其中:城镇人力资源29.59万人,农村牧区人力资源31.52万人),占总人口的59.5%。从业人员47.91万人(其中:城镇26.89万人,农村牧区21.02万人),占人力资源的78.4%;未从业人员13.2万人(其中:城镇2.7万人,农村牧区10.5万人),占人力资源的21.6%。

与2003年相比,人力资源总量增加2.9万人,增长5%,其中:城镇人力资源增加8.34万人,增长39.25%;农牧区人力资源减少5.44万人,减少14.72%。从业人员增加3.37万人,增长7.57%,占人力资源的比重由76.5%提高到78.4%,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增加7.92万人,增长41.75%;农牧区从业人员减少4.55万人,减少17.79%。

全盟人力资源统计表(表二)    单位:万人、% 

类  别

全盟合计

城镇

农牧区

2003年

2008年

2003年

2008年

2003年

2008年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总量

总量

总量

总量

人力资源

58.21


61.11


21.25

29.59

36.96

31.52

其中

1从业人员

44.54

76.5

47.91

78.4

18.97

26.89

25.57

21.02

2未从业人员

13.67

23.5

13.2

21.6

2.28

2.7

11.39

10.5

(三)全盟人力资源组成及产业分布情况

1、按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情况

第三产业将紧紧抓住“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关键环节,以“加快发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依托,加快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酒店、文体娱乐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产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在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第一产业需求具有现代化种养殖知识和技能,实行科学种养殖、集约化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牧民。第二产业重点需求围绕能源、化工、金属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业及其配套产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第三产业需求商贸流通、餐饮酒店、文体娱乐和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方面专业化的服务人员。

四、对策建议

今后我盟的人力资源工作,要在进一步提升整体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个体生产劳动技能的同时,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调整优化从业人员产业配置。坚定不移地加大“两转双赢”工作步伐,减少一产从业人员,加快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就业。高度重视二产的就业工作,二产从业人员人均实现产值远远高于一、三产业(分别为一、三产业的24.5倍和9倍),二产对人力资源的吸纳潜力很大。因此,建议今后在与盟外企业集团签署项目协议时,应加入刚性的就业培训等条款内容(如:企业所需工人至少三分之一或一半以上要从当地招收,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职工培养等)。同时,继续加大对三产的扶持保护力度,通过继续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推动三产的快速发展,实现更多人员的就业。总之,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最终实现从业人员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基本均衡。

二要加大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目前,我盟虽然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高,但多数都是以工作资历排队“轮”上去的,并不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国家、自治区级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具备各自学科领域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极度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全盟人才队伍年龄老化,年青的后续人才稀缺。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培养鼓励人才的相关政策,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盟外的各学科行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我盟从事研究服务工作,带动相关行业系统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年青人才的扶持力度,确保全盟人才资源的有续衔接和可扶持发展。

三要提高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在进一步抓好中等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继续发挥好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整合、有效利用各旗县市(区)的职业教育资源,按照区域布局,集中资金、师资、设备等资源,分区域建立水平较高、功能齐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打造一批面向社会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技能实训培训基地,开展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在劳动力资源培训方面,整合劳动就业、农牧业、扶贫等部门现有的培训项目、资金等,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有效的培训合力,围绕能源、化工、金属采选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适应盟内大企业、大项目的用工需求,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以短期培训为辅、中长期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培训和实训深度,切实提高接受培训的农牧民素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衔接,确保培训一个,成材一个,实现稳定就业一个。

四要切实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更是十分现实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回流和就业问题,事关我盟今后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但这同时也是以较低成本广泛吸纳、储备各类人才难得的时机。建议全盟制定扶持高校毕业生回流和就业的优惠政策,安排一定的人才补贴资金,对回流盟内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到基层就业、从事“三支一扶”“志愿服务”等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规定的待遇外,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同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各类大中型企业尽最大可能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要在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贷款、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鼓励政策,以一切可能的措施办法,尽可能多地流住和凝聚高校毕业生主,并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特长,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五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毋庸置疑,我盟现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必须要认真面对并积极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化养老问题越发凸显,多层次、多样性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今后我盟亟待加快建设集老年人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及临时托管等服务于一体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于全盟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共656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